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专区 > 通知发布

浅谈如何有效支持幼儿语言区自主探究

所属分类:通知发布 阅读次数:732 发布时间:2021-01-25

浅谈如何有效支持幼儿语言区自主探究
丹凤县第一幼儿园  彭歆琪

 
摘要: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设置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儿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幼儿园的语言区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关键词:幼儿语言;语言区;材料投放;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语言区是活动区中必有的基本区域之一,它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一、语言区活动存在的问题。
语言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区域活动开展地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化,孩子们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今天我想玩……”“我要去…区做…”孩子们总能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玩什么,怎么玩,由他们自己说了算。相对于热热闹闹的建构区、生活区等,语言区总是显得冷冷清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不愿光顾语言区?如何才能让语言区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呢?现在,我们根据幼儿园的语言区开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语言区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语言区角相比于其他的区域来说缺少游戏内容。
场景片段:区角活动时间到,文文来到了语言区,她拿起了一本童话故事书从前往后翻看了一遍,然后又去取了一本恐龙书拿起来看了看,大约1分钟过后,文文说:“我不想看了,我要去美工区,玩橡皮泥”
分析:从文文小朋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语言区的兴趣不够浓厚,对阅读图书的专注度也不够。究其原因:首先是语言区的游戏资料或者设备比较单调,并且相对于其他区角比如;美工区的材料、积木、拼图等等玩具来说,语言区的图书等等吸引力就不够了。再次是语言区更新度很少,因为相比于其他的区域来说,语言游戏比较少,所以很可能很长时间都可能不会更新。而其他区域则游戏的更新会比较频繁,也比较能满足孩子们喜新厌旧的天性。最后,就是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孩子语言区自主探究的引导不够,没有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致使幼儿对语言区的持久度不够。
(二)、语言区材料投放没有目的、没有层次
场景片段:亮亮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刚开始来到了语言区,从最上面的柜子上取了一本书看看,又从中间的隔层里面取了一本进行图书修补,手里又摸了摸最下面的手偶,玩了两分钟左右就走开了。
分析:语言区的丰富材料不是一次就能够完结的,如果一下子将这么多的材料一下子全部投放到语言区,孩子们自然会被吸引过来,可是摸摸这,碰碰那,每一个都好玩,玩哪一个好呢,并且一下子也搞不清怎样玩,反而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才是明智之举。
(三)、语言区设计单一,限制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场景片段:婷婷来到了语言区,翻翻这本书、又摆弄了手偶、又看了看卡片,说:“这些都是我玩过的,没意思”,说完就去玩玩具了。
分析:对于孩子已经非常长熟悉的语言区而言,不妨对语言区的区角环境布置做出改变,因为环境可以提升孩子对一件事物的好感度,比如五彩的泡沫和形状各异的靠垫都会让孩子感觉像一家一样,这样宽松的环境会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哪怕是集体活动一言不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活跃起来。当然为了不影响其他教师或者区域的活动,最好能把语言区单独的隔离出来,比如室外的一些走廊或者游戏室等封闭起来的角落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综上来看,语言区出现孩子不想看、不会看、不会玩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就要从幼儿对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从内容选择、材料投放、玩法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丰富幼儿的语言,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二、有效支持幼儿语言区自主探究的策略
我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结合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遵循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轨迹,通过对语言区内容、材料、玩法的调整,让语言区内容适合、材料适宜、玩法适宜。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选择适合的内容
根据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看,幼儿语言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板块:1、倾听与表达。能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语言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2、阅读与书写准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从幼儿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来看,幼儿的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与学习也有重大影响。

图表1:语言内容核心经验图
 
以“标识”为例,我们可以分为医院标识、银行标识、电影院标识、公用电话标识、餐馆标识、交通标识等生活中常见的标识,让幼儿可以知道标识所具体代表的事物。在区角游戏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识进行自主游戏。让幼儿就不会觉得语言区很无聊,没什么可以玩的,可以扩大孩子的认知领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2、与园本课程同步进行,关注经验,生成内容。
在为幼儿语言区选择内容时,应与幼儿生活为主,与幼儿园的课程同步,让幼儿的学习经验在语言区得到发展与延伸,语言能力得到巩固与提高。下面我以小班“夏天来了”月主题活动为例,说说在语言区的活动内容,围绕核心经验,让幼儿的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图表2:“夏天来了”主题活动语言区生成内容
上图中,小班“夏天来了”月主题活动在语言区生成了四个游戏“夏天吃什么”、“捉蜻蜓”、“蚂蚁和西瓜”、“谁躲起来了”,让幼儿在生活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前期的引导,丰富幼儿词汇,并大胆讲述自己所看到、知道和想到的事物,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满足幼儿需求,投放适宜的材料。
  (一)、材料投放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化。
1.图书、图片。
语言区最基本的投放材料即图书、图片,能够通过幼儿自由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在投放图书时可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供幼儿更加明确地选择。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内容丰富的图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无穷想象力,将图片变成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2.表演材料的投放。 语言区域材料必须新颖丰富,才能够吸引幼儿,如手偶、指偶、头饰等。幼儿特别喜欢这些材料,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能自编自导地进行表演,可以根据故事表演,也可以自由发挥任意安排剧情,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创设“小舞台”“小剧场”,投放“录音机”“自制电视机”。 创设小舞台,幼儿可以在表演活动中主动积极地与语言和非语言材料相互作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在活动室合适的一角设计“小舞台”或小剧场,投放服装道具、头饰、面具、木偶等表演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演活动,也可根据主题活动,如《七色花》故事材料,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通过角色的扮演、同伴间合作表演故事,给幼儿提供了自主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能力大大地提高。通过自制的“电视机”,鼓励幼儿通过电视主持人、小记者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社会性的发展;投放录音机除了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外,还可以将孩子们讲的故事、朗诵的诗歌录下来,将录音播放给全班幼儿听,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表现欲。
除此之外还会根据预设目标投放相应的一些材料,如“说量词”“相反词”“字宝宝变魔术”“有趣的歇后语”“描汉字”等丰富的材料。
(二)、充分结合主题,投放相应的语言材料 在阅读区结合主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色彩鲜艳、文字少、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如主题活动《开心一刻》。幼儿收集了不同的漫画、笑话书籍和图片,当把这些图书、图片投入到区域中时,幼儿马上对其产生了兴趣,不仅区域活动时喜欢阅读,连晨间活动、离园前也很想翻阅,这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漫画的认识、了解,也进一步地提高了幼儿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把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图片、材料在课后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作为延伸活动。
(三)、根据幼儿兴趣选择投放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当充满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感兴趣的材料能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水平。
1.投放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
材料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如“小相册”。我们让幼儿收集自己平时生活中的各类照片,做成“小相册”“开心一刻”等,因为这时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除了有自己的照片也有熟悉的小伙伴的照片,孩子们比较感兴趣,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想说,愿意拿来看并讲述,并通过提问“说说谁为你拍的”“你和谁一起去的”“这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好玩的”等,鼓励讲各种经历,如去哪儿玩了等,通过提问和启发孩子思考,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投放材料应具有操作性强、趣味性的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通过操作材料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使幼儿语言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 如故事拼图,我们班的幼儿把操作材料先进行拼图,在拼图后再进行图片讲述或故事创编,动静结合,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符合幼儿好奇、好动手的心理特点,既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又如大班幼儿可以自制小书,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然后帮助他们进行装订,最后再让他们来进行创编、讲述,通过实践我发现幼儿对自己亲手制作的图书更充满兴趣,爱不释手,他们很乐意去选择自制小书阅读。类似的材料还有台历故事、钓鱼、粽子里的故事、骰子上的故事等等,这些操作性强、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满兴趣,乐此不彼的去选择,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投放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指南》指出:“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在语言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这样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投放材料“看图讲述图片”。图片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单幅图片,多幅的图片即排图讲述,几张内容相关,情节相连的图片经过孩子们的一番摆弄,可以变成多个不同的故事,这些难易不同的图片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推理能力。我们在材料的设计和提供上应根据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尽可能地促进了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五)、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调整、更新材料
语言区域材料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像手偶、指偶、头饰一类的材料也是需要不断丰富的,每隔一段时间,向孩子们介绍来了哪几位新成员,孩子们会感到无比新奇,相同的游戏就不会因为玩过了而不再感兴趣。看图造句、图片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这样幼儿的兴趣会逐渐减少,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定时更换新的图片内容,又如幼儿自带的图书,可以3—4周更换一本,图书破损度减小,幼儿给同伴讲述的兴趣却不会降低。在区域活动中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也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四、多种玩法相结合,提高语言区的体验性
(一)、科学合理的开展阅读区
阅读区是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的一个区域,把阅读活动有机的融入区域活动,将会有效的提高幼儿的阅读质量。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废旧图书和画报,让他们做小作者,自编图书,通过剪剪、贴贴和讲讲,孩子们会从中体会到学做小作者的快乐和自豪。此外,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卡片,让幼儿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编述故事,幼儿可以利用区角内的录音机录下自己编述的故事,然后帮放给小伙伴听,既锻炼了幼儿创造和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水平主动的选择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书的情感。   
 在孩子们阅读完一段内容后,可于小伙伴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从而创造 一种氛围。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会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同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而对阅读内容加深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同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平等融洽的谈话角
在谈话角里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激励幼儿有话敢说,愿意说、有话可说、想说。教师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交流,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谈话角创设的实例:
1、悄悄话。我们在教室的角落里放置了一个自行设计的、相对封闭的木头小屋,上面垂挂着轻盈透明、色彩柔和的纱,里面放置柔软的座垫和各种毛绒玩具,可以容纳两三个幼儿大小的空间,我们给它取名叫悄悄话屋。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隐秘的环境氛围,给幼儿以舒适、安静的感觉。
2、新闻台。在班级设置新闻角,引导幼儿收集、剪贴国内外的新闻实事的新闻图片、照片,幼儿在信息交流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
3、小问号。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图片与话题,如:“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白天有星星吗?”“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引导幼儿在自然、热烈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三)、丰富多彩的操作讲述角。
在讲述角里可以提供故事拼图、过塑的动物卡片、立体教具、背景图、贴磁贴绒教具,各种画册、智力学具,造型各异的工艺品、教师自制的“电视机”道具等,采用观察操作讲述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语言活动,鼓励幼儿多想多说,摆脱集体教学中攒动的听和讲,把做做、玩玩、说说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获得快乐和满足。
(四)、富有想象和创造的童话剧表演角
童话剧是幼儿戏剧的一种形式,是一种适合儿童欣赏的易于表演的具有特殊幻想性质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是供幼儿演出和观赏的戏剧。
1、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同话剧表演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同话剧表演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同话剧表演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我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我还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2、充分发挥讨论在同话剧表演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我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我们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活动中,幼儿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通过讨论,幼儿得出青蛙只是产卵并不孵卵的结论,还想出在纸条上点黑点拴在腰上表演青蛙产卵过程的方法。
另外,我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记录幼儿的讨论情况,随后,再共同分享记录结果。如把幼儿编的《挖洞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读给幼儿听,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记录幼儿下次活动所需材料、分工、方法等建议,则使幼儿理解大家的主意可以汇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3、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当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挖洞的故事》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来做洞的纸箱,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幼儿仍提出要用纸箱做洞,只是纸箱不能乱割,否则就站不住,没法用了。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创设语言区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善于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主题方案,需要在区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有新意的阅读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的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态度,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语言区,有效的开展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方卫平.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M].上海:明天出版社.2012 
[5]凯瑟琳·斯诺.《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胡美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