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专区 > 通知发布

教师如何有效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

所属分类:通知发布 阅读次数:422 发布时间:2021-01-25

教师如何有效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南妮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各个幼儿园在不断地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目前,幼儿园面临的任务和实际需要就是开发、利用本园特有的资源,选择其中最适合的教育内容逐步建立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然而,教师在园本课程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教师的认知不足,导致园本课程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缺失。因此,作为教师,更应从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园本课程并灵活的执行。本文基于幼儿园教师的特点,运用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等方法,具体分析了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基于实践的角度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师;园本课程;有效性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探索过程中“园本课程”就应用而生,何为“园本课程”,其实就是以幼儿园为大背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依据,通过整合本园的一切资源所形成的课程。
      园本课程以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为主要途径,集体教学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占很大比重。幼儿教师能够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在园本课程的组织过程中,不再以完成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开发途径,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有了良好的转变,能够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去设计园本课程,注重领域间的联系和整合,并且教师逐渐重视幼儿学习的价值与本园实际相结合。
      然而,当前教师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在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内容的选择、过程的组织、活动试实施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活动的有效性降低甚至无效,活动的价值无法实现。
     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的制定
     在我国《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即活动目标要根据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三个维度。但在实践中,有的活动目标三个维度有所缺乏,有的活动目标三个维度有重复的方面。尽管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通常在活动中追求完成三维目标,但是在活动实施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往往很容易实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而在情感目标上的实现上不一定做得理想,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适宜地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或学会某种态度,对目标定位不准,或高或低,所以目标含糊不清,过于宽泛,不够清晰明确,这样会导致教师设计活动环节上缺乏递进性,从而降低了园本活动的有效性。
     二、内容的选择 
    《纲要》明确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活动内容选择的方面强调自主性和多元化选择,但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选择。园本课程内容的制定紧紧围绕《纲要》进行,然而,教师在活动内容选择时,往往不考虑各年龄阶段有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活动内容脱离幼儿的兴趣和生活,对于孩子难以理解的问题,不能产生共鸣,并最终影响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教师经常缺乏思考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从而导致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不适宜、不科学。也会出现园本课程内容超载的现象。
     案例:大班民歌欣赏活动《动听的“花儿”》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欣赏民歌,教师先范唱民歌,然后请幼儿学唱衬腔词:“普噜噜、噜噜、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呛啷啷、啷啷”,最后,教师唱第一、二、三句歌词,幼儿跟着老师唱衬腔;
     第二部分:幼儿尝试为歌曲填词并演唱;
     第三部分:幼儿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自制的乐器伴奏进行分组表演。
     分析: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但这个活动内容包括欣赏、学唱、创编、表演,活动内容设置的过多,严重超载,严重超出了幼儿能接纳的范围,活动内容不适宜,幼儿在超载的活动过程中会感觉吃力,并且容易造成毫无目的,只是被动地完成一定的任务,而缺乏了自己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也无法使幼儿充分思考,过多的内容只会使幼儿的热情慢慢降低,而且,很容易导致活动无重点,幼儿反而没有在某一方面得到实际的发展,因此,活动的有效性低。在园本课程中设计的话就会导致很多班级这节课是无效的,幼儿并没有掌握很多的东西。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
     园本课程设计中,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封闭式的的问题导致没有启发性,封闭式的问题是相对于开放式的问题而言的,是指问题的答案有唯一性,范围较小,有限制的问题,对答案的内容有一定限制。提问者预先设计好备选答案,受访者回答时主要从提问者给出的几个可选答案中进行选择。活动环节层次过多导致主题不突出。随着《指南》、《纲要》等的颁布,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开始注重活动领域的整合和活动内容的渗透,但是,教师在设置园本课程中有时过分强调活动间的渗透与整合,设计的活动环节层次过多而导致活动的主题不突出。
     案例: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
操作环节:
1、请幼儿用一个普通纸杯和另一个表面涂蜡的纸杯装水,请幼儿观察哪个纸杯漏水;
2、引导幼儿刮画纸杯,发现不漏水的纸杯表面是涂蜡的;
3、请幼儿做实验:分别在一张普通纸和一张涂蜡的纸上滴水,发现涂蜡的纸不透水,普通纸透水。
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大都重复,缺乏趣味性,整个活动过程仅仅是老师提出操作任务,指导操作方法并得出结论,幼儿没有思考,被动地去完成操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只是普通传授知识的过程,没有创新性和丰富适宜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创新思维和挑战性。教师应设计丰富有趣的环节,让幼儿主动探索,去发现纸杯的神奇,而不是让幼儿被动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一个科学活动而言不适宜,放在园本课程里更失去了价值。
     四、师幼互动
     在园本课程的设计中,对于幼儿的反应往往是多样化的。但教师处在主动的地位去管理幼儿,按设计的去教授,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且对于幼儿的回应很少,只是一味地去完成活动流程,缺乏良好的互动氛围。
      根据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园本课程”有效开发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目标
     教师在设计园本时需制定合理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目标必须要建立在分析幼儿经验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到目标的全面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是指活动目标要自然完整的涵盖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目标、能力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此外,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和明确,不应过于含糊,或太过宽泛,活动目标的操作性要强。活动目标的表述角度应该统一,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要说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学会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期望幼儿发展的结果。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五彩的斑马》
     活动目标:1、感受美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2、能大胆地创造出不同的花纹图案。
          3、学习沿边线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斑马。
       该活动目标的制定是适宜的,充分考虑了三维目标的层次,并且抓住了本次活动的重点。运用花纹装饰,强调了“沿边线”、“有规律”的操作特点,同时提出了“创造性”的花纹的要求,该目标重点清晰,层次完整,重点突出,表达具体清晰,并且提出了对大班幼儿的能力要求,都是十分具体适宜的,使得该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操作性高,有效性高,幼儿能从中得到有效发展。
      二、综合幼儿园资源,制定符合本园幼儿的内容
       活动内容是园本课程的核心,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活动内容要注意其科学性和适宜性,并且要对活动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处理。活动内容选择,最基本的是要适宜,适合于幼儿,在适合幼儿的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宜的含义,有两方面,是适应和促进发展,“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是适宜的,“最近发展区”在考虑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考虑另一个在成人和更具能力伙伴的帮助之下,幼儿所将达到的潜在水平,适宜的活动内容,处于两者之间,通过这种学习促进儿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身心发展。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的需要的活动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探索和学习。对幼儿来说,具体形象的内容是最有效的,真实的生活内容体现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体现生活性,则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和探索,方能最终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其次,要对活动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每个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把握活动内容的难度和容量,选择适宜的内容保证以园本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三、科学地设计园本课程
      一个科学的园本课程的设计应体现出对目标的理解与实现,对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对环节的设计与推进。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选择适宜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地设计活动的环节,整个活动的活动环节要完整流畅。活动环节之间要有一定联系,具有一定层次,层层递进;活动的主题要突出、详略得当;环节衔接要自然流畅。完整具体的活动环节则须要教师建立在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和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清晰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丰富多样,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之中并且获得反展。在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策略要适宜,并关注细节。
     四、体现师幼互动
    《 纲要》在“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敏感地观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对幼儿的需要作出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热爱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尊重每一位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要应怀着对幼儿的关怀态度进行开发园本课程。树立幼儿完整与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有效的是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应该避免幼儿处于被动或受抑制的状态,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对活动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作用,增进园本课程中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师要善于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营造良好的师幼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幼儿的主体性,增进师幼交流,使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活动获得发展,提高园本课程的有效性。
    (  1)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设计有效的提问,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设计恰当的问题,可以使幼儿在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的基础上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恰当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有效地启发幼儿思考和探索。
     第一,提问的问题要自然简短,适合于班级幼儿年龄阶段的水平,应该避免含糊不清,或者有难度的问题,这样  会造成幼儿不理解问题从而无法达到激发他们思考的作用,则是无效的提问。
     第二,提问的问题要有层次,能够引导学幼儿对问题进行具体的一步一步地回答,由易到难,自然过渡。
    第三,提问的问题,要有价值,发人深省,能够引起幼儿强烈的回应和自主的思索,应该避免过多与主题毫不相关的问题,这常常会令幼儿感到迷惑,问题设计不当则会影响园本课程的有效性。
    (2)采取有效的回应
     提问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积极的思维,幼儿回答之后,教师要根据幼儿给出的信息,作出回应,教师回应的方式不同也会带给幼儿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回应。教师应该给幼儿更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使幼儿更多的探索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第一,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并激励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二,教师通过质疑,促使幼儿进行深入探索,激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
    第三,教师要善于追问,幼儿回答正确,教师要肯定幼儿的观点或者进一步有效地提问,让幼儿深入思考,获得进步。
    第四,如果幼儿回答错误,教师则不要急于武断地否定,应该在不伤害幼儿心理的情况下,纠正其观点,引导幼儿正确地思考,并且建立自信心。
     五、 注重园本课程的反思
     为了提高园本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应用园本课程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反思有“反省”、“内省”之义,教师进行反思主要是审视和分析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提高教师自我认识的水平来促进园本课程的发展,以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幼儿的表现作以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能够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形成独特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使得新的活动设计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并且做出改进,从而最终提高园本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在幼儿园中,园本课程越来越重要。所以,教师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结合本园实际以及幼儿发展特点,开发出更多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影.幼儿园有效教学研究——基于教学目标的判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杨佳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现状与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10.
[3]周智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研究[D].华北师范大学,2013.
[4]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6]李利主编.蒙台梭利的教育精华解读[M].华夏出版社,2011.
[7]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0]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余文森著.有效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2]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南妮,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在园积极参加各项科研论文/征文活动,多次荣获各种奖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促进幼儿的发展。联系方式:18182426182。

购物车